摘要:看到沧州一中12名学生因用手机被劝退法兰克福主帅对球队表现不满,需调整阵容,非常震惊!再看到“2014年下半年法兰克福主帅对球队表现不满,需调整阵容,沧州一中曾与联通公司合作允许学生带手机,许多学生因此购置了手机”之后,一时为校方的所作所为很悲哀,太任性了!任性到肆意胡为了!“学校学委会上,校长提出‘用手机的学生就要被劝退’后,参会人员没有反对,就通过了”,扯淡!纯属扯淡!扯上校委会什么的也是扯淡!只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扯淡的!谁给沧州一中“批量剥夺”孩子受教育的权利!
作者:孙雨果关键词:沧州一中 用手机被劝退 批量剥夺
“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(下称沧州一中)12名高中生因在校携带或使用手机陆续被劝退,随后引起热议”,经新京报等国内主流媒体的报道之后,引起了强烈的关注,然而,3月27日,沧州一中微信公号就此事件发布声明称,维持对12名违纪学生的处理决定,“严肃执行校规,体现了学校为大多数学生负责的担当” 。
“我身上没钱了,趁下课时间,给家里打了个电话,就被学生处的人发现了”、“我们家孩子下课时候,拿着手机还没有打电话,就被学生处工作人员发现了,被通知劝退”、“我家孩子在课余时间练舞蹈时,用手机放音乐,学生处工作人员看到之后,就通知家长领孩子回家”……说实话,看到孩子们因手机被劝退的原因,没有感受到一丝“严肃执行校规”,倒感觉到非常任性的味道!
再看到“2014年下半年,沧州一中曾与联通公司合作允许学生带手机,许多学生因此购置了手机”之后,一时为校方的所作所为很悲哀,太任性了!任性到肆意胡为了!“学校学委会上,校长提出‘用手机的学生就要被劝退’后,参会人员没有反对,就通过了”,扯淡!纯属扯淡!扯上校委会什么的也是扯淡!当腾讯编辑询问看法时,特别想说三点:
一是,在教育趋向多元化时代,是不该粗暴的拒绝手机等通信,乃至网络工具的,这是堵不住,也封不死的,与之相背的所有措施都是徒劳无益的,是粗暴、懒惰,更是极其不负责任的(对12个孩子)。对待新事物,“唯有敢于触摸,并因势利导的善用才是正路”,倘若还拿着所谓的“严肃执行校规”,干着非常不得人心的勾当——比如轻易剥夺12名学生的受教育权利,对不起:你们OUT了!人类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,而不是蛮荒时代!
二是,“严肃执行校规”必须建立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,沧州一中校方当然不能置身其外。“对违反中学生守则和校规校纪或犯有错误的学生,应耐心批评教育,帮助他们改正错误,不要轻易处分;不应以停课、劝退等形式剥夺学生学习权利”,这是2014年9月1日起执行实施的《河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(试行)》第三十七条之明确规定。此外,该细则第三十八条还规定,“给予勒令退学、开除学籍处分的……还须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”。沧州一中校方,这些你们都造么?谁给沧州一中肆意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,还是堪称“批量——12个”剥夺的巨大剥夺!先相关部门、各个方面都对照一下!
三是“她只是一个孩子”,这是奥运会预选赛之前,在面对女足前国门微博发泄被弃用之不满时,主帅比尼的淡然回答。虽然沧州一中不以无耻的拿出“ 教育不是万能的,惩戒本身也是一种教育”当遮羞布时,个人又一次咂摸了这个可爱的法国老头的话,在这里特别送给轻易剥夺12名学生受教育权利的沧州一中校方。“增设磁卡电话,满足学生亲情通话需求。截至2015年10月,学校已增设磁卡电话90多部”,至于校方如此“补牢”之举措,就不想再讽刺他们了,只想弱弱的问一句:请看看满大街有多少磁卡电话锈迹斑斑无人再用?你们还想倒退多少步?难道这些都是白来的吗?哪个不是用老百姓的血汗钱得来的?人的眼睛可能会瞎,但心是万万不能瞎了的!
最后,讲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,“再说脏话把你的嘴缝上!”,一个五、六岁非常阳光的男孩不经意冒出一句“我靠”(应该是不知其意的模仿),遭到了母亲的训斥(这样的“惩戒”虽然极端——用辞上,但正面引导意味深重)。这位母亲是广东人,给人的印象颇中规中矩——虽言语不多,赶上下雨天来妻的学堂接孩子——让她进屋等时也不进,“别影响孩子学习,我在外转转……”。虽然教育日趋多元,但让孩子(尤其是严格要求男孩子)知轻重懂礼仪却是必须坚持的路径,但虎妈虽虎其目的却始终围绕着“一切为了孩子”,她们不会停止孩子受教育的脚步,她们当然不会轻易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机会……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